一、学科名称: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二、学科代码:081404
三、研究方向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以工程热力学、传热传质学、流体力学为理论基础,主要进行燃气工程、供热工程、空调与制冷工程、室内环境、生物质燃气及转换利用技术等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目的是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对常规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方向1:燃气高效燃烧与节能技术
燃气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
燃气与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技术
煤层气作为城市燃气的应用技术
研究方向2:低品位能综合利用技术
低温空调节能技术
地下建筑与城市污水蕴能利用技术
研究方向3:生物质燃气及转换利用技术
生物质燃气利用技术
生物质转换技术
四、本学科发展的机遇和前景
本学科主要立足于燃气的燃烧应用等技能技术和洁净燃烧技术,低品位能综合利用技术,生物质燃气和转换利用技术等方面研究,特色明显,紧密贴近国家的能源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减轻城市环境污染、有效改善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等方面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会对河南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尤其是能源建设做出更大贡献,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经过努力建设,将会在新型燃气设备研究、低品位能综合利用、生物质燃气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并确立我们的优势,是本学科具有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技术骨干的能力,成为省内外学术交流的基地。
五、学术成果
近年来,在本学科点的科研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学科梯队成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学科水平提高,学术氛围更加活跃,科研实力迅速增强,承担完成了一批省部级和横向联合科研项目,发表了多篇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主持完成已经有关部门鉴定的科研成果2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地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共发表学术论文(含会议论文)112篇,其中国内外核心期刊83篇,被SCI、EI及ISTP收录19篇。正式出版专著5部,主参编出版国家规划教材17部。目前,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纵向科研经费87.8万元;承担横向项目13项,到帐经费66元;合计科研经费153.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