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整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时数,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的特点,自2003年以来,连续两次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
1、在1~4学期分别开设专业实践课,注重克服低年级学生迟迟进入不了专业学习的弊端,也为后面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增加课程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时数,要求实践教学时数占到教学总学时的1/3以上。
3、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补充,结合实际灵活安排实践教学,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如燃气暖通CAD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限时限量的“压力”训练;机械基础、工程测量、燃气暖通施工等课程更新了教学实习内容,将学生带到教师主持设计施工的工地进行“现场说法”,拉近了教学与施工现场间的距离;燃气输配、空气调节工程、供热工程等课程,坚持产学研结合,并将生产、科研融入到实践教学之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二、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近几年来争取利用专项建设经费,充实完善了暖通热工实验室、燃气实验室和安装实验室,,使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在国内同类学校同专业中处于先进水平,也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为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而与校外企业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的教学基地。利用这些企业的先进生产手段、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方式,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实践教学的内容,是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学校和社会联系,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联合办学的重要举措。
在近几年的科研、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建好校内现有基地的同时,积极广开门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如平顶山燃气总公司、鸿翔热力公司、兴州机械厂等15处。
三、强化毕业实习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强化毕业实习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面对当前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和教学实习经费不足的严峻形势,如何搞好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遇到的一个实际困难。为此,我们在学生毕业实习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加强横向联系,把学校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联系起来,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减轻了办学经费不足的压力。
具体做法是:将学生送到条件比较好、有能力接受学生做毕业实习的单位,与他们签订委托协议,明确实习的任务与指导老师,双方定期组织检查和交流实习的情况。同时,在学生进行毕业答辩时,邀请指导教师参与答辩工作并评定成绩。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承担了委托方布置的生产任务,使自己知识和才能得到了发挥,委托方也因学生参与生产过程而减轻了劳动力和经费的负担。
四、推向社会,参与竞争,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兴趣。
在安排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上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设计招标项目,同时也支持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寻找适合自己的实习地点和感兴趣的毕业论文选题。通过对这一方案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竞争中使同学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确了努力的方向。